今日凌晨1點30分,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新華社 圖
  奔月
  億萬目光矚目西昌,今日凌晨1:30“嫦娥三號”踏上奔月、落月、巡月之旅。此次嫦娥三號肩負三項任務:對著陸區與巡視區的地形地貌與地質結構進行調查;對著陸區與巡視區的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進行綜合就位分析;對地月空間和月表環境進行探測,並以月球為平臺觀測地球和太空。
  多種設備首次用於月球探測
  “我們組織了100多名科學家成立了5個研究小組。發射成功後,他們將立即投入數據的挖掘和科學目標的實現。力爭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探月工程副總指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陰和俊昨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說。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月球車組成,它們各配置了4種有效載荷。著陸器上的是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月基光學望遠鏡和極紫外相機。‘玉兔’號上有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軟著陸後它們進行分時工作。”陰和俊說。
  陰和俊表示,這些載荷大多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研製用於月球探測。它們將完成巡天、觀眾、測月等任務。月基光學望遠鏡是人類首次把望遠鏡架上月球,極紫外相機將首次從月球對地球等離子體層進行觀測。
  複合制導方式確保精確入軌
  在這次發射任務中,嫦娥三號要一次入軌,直接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為了保證發射精度,擔負運載嫦娥三號任務的長三乙改進型火箭首次採用了雙激光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複合制導方式,確保火箭精確入軌。
  探月工程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薑傑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雙激光慣組平臺是一個內測裝置,就像人的“小腦”一樣,它借助陀螺等敏感器判斷火箭的飛行姿態,並利用數字化方程模式計算出如何較正,同時利用其慣性環境,確保火箭不偏離預定的軌道。“在此基礎上,嫦娥三號增加了衛星導航修正裝置。”薑傑說,如果在火箭運行過程出現系統誤差導致火箭飛行軌道異常,衛星導航修正裝置可以彌補這一不足。“這相當於給嫦娥三號精確入軌加了個‘雙保險’。”
  測量船就位準備好海上測控
  承擔嫦娥三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號測量船隊也已全部抵達任務海域,做好了各項準備。隨同遠望五號出海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主任費加兵介紹說:“遠望三號、五號和六號測量船,主要承擔著火箭三級二次工作段、著陸器入軌段和地月轉移段初期的測控任務。”
  自11月中旬起,3艘遠望號船陸續出征,分別前往各自任務海域。為確保嫦娥三號海上測控任務順利完成,3艘船共設計了包括航海、測控、通信、船舶動力等方面的數百項應急預案。目前,各船技術狀態正確,設備運行穩定。
  真正實現對月球零距離觀測
  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由著陸器和探測器組成的“嫦娥三號”將在半個月後在月球實施軟著陸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巡視探測。“嫦娥三號”探月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後第三個掌握月面軟著陸技術的國家。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嫦娥三號”從工程和科學目標上講,都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過去我們是在100公里、200公里的距離對月球進行觀測,現在我們可以面對面了,踏踏實實地就在月球上面了。真正實現了對月球零距離的觀察和科學觀測。”  (原標題:今晨1:30 嫦娥懷抱玉兔飛向月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q46lqxj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